关于测量与听感的关系

我一直强调的观点如下:

听感事实存在且人人都有 但听感无法准确传递

测量的意义是测量本身 任何强行将听感和数据做直接等价的 都是愚蠢的行为

测量派不是数据派 测量派尊重的是数据产生的过程 当然 测量派会尊重测量情况下做的好的设备,但是并不代表测量派只看数据来买/用

纯听感派和纯数据派其实是硬币的两面 很多时候其实都是迷茫的状态 纯听感派容易沉迷于各种玄学词汇而纯数据派容易陷入只会数0的尴尬

测量结果的最重要特性是可复现,举例:我和Amir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我拿到一台某厂机器 和Amir的测量结果的差距超出了合理范围,最终我们两个独立的Lab 测量两台同型号设备,得出一致结论:这台设备对温度很敏感 并且都给出了温度—SINAD曲线 互相还能找到交叉点

回归正题 在我这个测量派看来,Niao的SINAD低不是问题,调音嘛 有人喜欢就好—-BTW 我的网站上还介绍PASS谐波发生器呢…… 但是基本设计不合理(比方说过高的增益导致音量旋钮不到12点就削波、没有增益切换导致大部分耳机音量用不到9点等)和两个声道之间基本测量数据有巨大偏差—–尤其是还包括了所谓的TIM(动态互调失真) 还有技术参数虚报(宣称25VRMS 实际只有十几)等问题才是比较严重的。

最后 有些Bug能猜得出来,有些Bug不能。有些厂家愿意修Bug 有些厂家不愿意 其实都很正常 各有各的缘法罢了

我遇到过工程机过来,回报厂商Bug 厂商立马组织复现、分析、45分钟后找到解决方案 并立马改好电路、发去做下一批板子的。 也遇到过客户送测我这边,我发了Bug文之后厂商复现、调整软件、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将软件Bug消灭的。当然也会有要杠的或者无所谓的(比方说某解码 我测两个声道底噪差异很大 也给厂家看了测试图了,结果只是让我寄回去的)。还是那句话,各有缘法。

你见或者不见
测量就在那里
不偏不倚

你修或者不修 
Bug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信或者不信 
数据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熟或者不熟 
我测的结果没有余地  
不修不改

去了解测量
或者
建立测量与你听感的关系
沉浸 音乐
带来 欢喜

《关于测量与听感的关系》有 11 条评论

  1. 没有听感,只有数据,只有数据才能说明你的设备吐出了什么声音,人的耳朵是无从判断的

    只有设备告诉你你的设备回放了正确的声音,人的耳朵和大脑是绝对不可能得出任何准确结论的

    发烧圈打滚数十年,认为存在被忽视的影响听感的“暗指标”,事实证明了那些无不是鬼扯

      • 一些平时不被重视但是确实能带来可闻差异的指标是存在的

        比如直耦功放的直流特性(带直流伺服或是一些特殊的不带反馈电容的直接耦合功放带音箱负载时会导致低音喇叭偏心,大音量下会毁灭音箱的失真指标,对没错比音箱动不动1%的失真更大,这点在恰恰AP上是无法测出来的)还有胆机的胆味(很多人觉得胆机的胆味来自偶次谐波,那是鬼扯,实际上来自于输出变压器的隔离作用和低阻尼系数带来的无源音箱频响畸变)

        而口水战了几十年的发烧友嘴里的什么瞬态互调失真都是子虚乌有的鬼扯,几十年前的功放都不至于会出现的特殊现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