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在干嘛?—从AK小尾巴说开去

前两天我测了Astell&Kern PEE51,更早的时候我还测了学林大尾巴,在输出功率上也做了实测。这两个测量之后,我其实有点恍惚……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当初Sony的CD随身听几十mw的输出能力似乎是被各路英豪们怼的生活无法自理?现在这些设备怎么还是有这样子的?我突然想到,大小尾巴的宣传使用场景之一就是作为笔记本的扩展设备……于是……我拿出了我的穷人用笔记本……MacbookAirM1,做个对比吧……

Photo
Photo

学林由于已经寄回给送测者了,暂且按下不表。我们看看实际带载32Ω的情况下AK小尾巴和MacbookM1的仪表板以及多音FFT:

1mW:

32R1mw
32R1mw
1mw
1mw

10mW:

32R10mw
32R10mw
10mw
10mw

20mW:

32R20mw
32R20mw
20mw
20mw

30mW:

32R30mw
32R30mw
30mw
30mw

多音:

1mwMT
1mwMT
MT1mw
MT1mw
吃瓜.jpg
吃瓜.jpg

《我们到底在干嘛?—从AK小尾巴说开去》有38条评论

  1. 首先恭喜狼教授終於是開搞帶載FFT了啊,盼的我脖子都長了,有沒有興趣找幾個本站測起來比較好看的小尾巴還是播放器再補一下?1k外的頻率是否也可以選幾個測?
    另外請教本片的mac筆記本也是在帶載下測得的嗎?我看圖看不出來

      • 帶載、或非1k的FFT過去似乎沒什麼(極少)人做過,有關這種非“常規”的測驗方法,對於已經習慣現存使用已久的量測方法的大眾,不容易成為被比較的目標吧?短期內你只要不表態,又有幾個人敢大膽咬定其代表什麼意義?請教授未來考慮考慮,我相信發燒圈子將來還是有樹立新的量測方法的可能性

          • 別人要復現的話就照一樣的參數調整測量方法,一樣能復現結果啊,不同的測量方法不會成為復現的難點吧? 比較部分也一樣能對就一般量測方法的結果進行比較啊,就像基本盤一樣的概念。

            HI-FI行業未來的趨勢已經逐漸向個人化使用需求靠攏,其目的無非是打造個人專屬的調音,要打造個性化的調音借助數字DSP的後處理最為可行,並且將數字處理、樂理以及聽感之間做出關聯性才能實現,作為基礎數據的來源恰好是教授常常在做的事情”量測”啊,你量測出來的數據是推進整個HI-FI產業前進的基石,雖然常常有很多人噴什麼數據好看沒有用(我對這種觀點相當不屑),但沒有透過測量,什麼調音什麼個人化音效都不復存在,你以不同角度測量方法、得出的結果,在未來都有極大可能對HI-FI產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很期待

          • 和抖音的算法机制类似,靠人肉产生的数据去投喂,用大量的数据在短时间内把算法训练出来。

          • 個人化調音的終極目標,必須借助類神經演算法達成沒錯,但是要有各種不一樣的區間或形式的數據才有意義,以現有測量方法得到的數據形式遠遠不夠進行有效的分析

          • 其实很多厂家好看的参数是最佳状况下,测量更贴近实际使用(不同功率、不同阻抗)的场景,数值往往没有大众认知的那么低了。发展更全面更多样化的测量是必要的。同意你的看法,需要有一个基石来作为bas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