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测量了 GoldenWave GDX-II 和 GoldenWave GD-02 之后,偶然得知一个网友手头有台高登的耳放 GoldenWave Amber III ,(之前有人留言建议我测量一下高登的纯模拟设备)于是我就让他寄给我进行一番测量:
我再次重申,高登家的外观设计我觉得是很OK的,当然琥珀3的内部也很漂亮:
因为设计的原因,使得琥珀3的测量有点……纠结,怎么说呢?琥珀3没有增益调节,而且音量调控范围较为有限,使得即使是打满音量琥珀3的增益依然只有-10.5db。这情况下如果用通用的4VXLR/2VRCA输入不是琥珀3测量结果最好的状态,却又是接近实际使用的状态……经过思考我决定以4VXLR输入和4V平衡输出两种情况进行基本测量(后者对应的输入电平高达14VRMS)在总结部分再说这样测量的原因吧:
我们可以看到,Noise Floor比较高,但是谐波并不多。RCA和XLR输入的增益是一致的。
同样是由于输出增益和Noise Floor的影响,4V输入/输出的动态范围差别较大。50mv的SNR比较堪忧(这项体现IEM底噪,当然琥珀3是设计给大耳的,问题……不大?)
频响曲线非常OK:
总体来说,从高频到低频的THD+N一致性很好!这点也体现在了多音上:
输出功率测量没有测到标称。
接下来就是我最要吐槽的部分了:
音量控制的实际可用衰减范围只有35db,虽然有80级,但是其中高音量的很大一部分都“几乎无用”,级间衰减只有0.03db你敢信?从80一直调到50总衰减只有2.5db这是什么神仙设计:
而且在上图中我们还看到了莫名其妙的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我一开始以为是自己手抖拧错了…… 验证了很多遍……
=。=~!
总结:
我知道琥珀3是一台2017年的机器,我也和金波本人确认过这台机器的增益等确实设计是这个样子不是故障机。但是我以我认为更普适的观点来看,这台机器由于缺乏增益控制+音量衰减部分工作范围狭窄,使得其适用性真的不够好。据说金波也提供了改增益的服务,但服务虽好却不能掩盖机器本身的完成度不够高的事实。电路设计来说这机器是很用心的,就谐波控制和多音来看也还不错,可惜NF高了……
> 而且在上图中我们还看到了莫名其妙的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我一开始以为是自己手抖拧错了…… 验证了很多遍……
這個就是 digital encoder 的老化問題。在別的所有機器(Topping的,甚至RME ADI-2系列)都有。這類encoder構造很簡單,但使用時會磨損。用得多了、時間長了就會出現。ADI-2系列因為使用場景非常多,所以老化得也快,被吐槽得也多。至於 Topping 什麼的,出貨量大,所以被吐槽也多,以至於他們的大多旗艦機型(比如 D90, D90se, D70 等等)是不用 encoder 的。
所以這不算這款特有的問題。老化了就換一個 encoder 好了。
不是编码器问题 如果是编码器问题不大可能转N圈还是在同一个位置出同样的错 而别的Level不出错
哦,同一位置啊,那就是軟件的問題了。
对
不是软件问题。这个音量我很熟,2次幂分布的权电阻分别串或并联等效为电位器的R和Rg来作为音量,如果不做档位筛选直接把所有输入位置线性输出就会是这个结果(最低一档音量跨度有6db,而最高一半音量跨度小得可不用)。而且如果电阻不严格按照2次幂分布就会导致部分档位错误,而且精度偏差越大结果偏差越大(众所众知量产电阻的阻值分布不可能刚好严格符合2次幂)
……纯耳缩还是第一次见
真要4v输出早震🐉了
RCA输入也是一样的增益哦…… 那么…… 参考某大佬说的HD650 0db增益不够响……
你用任何耳放推正常耳机都是耳缩,增益越高电位器就要额外衰减更多罢了
10mW持续功率输出给大部分耳机的音量足够让你聋了
只有HE6和KK之类这种怪物才有资格上“耳放”
绿檀 HD650 0db打满不够响……
我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测试的时候要用最大音量?听说有的设备正常听音音量和低音量时性能更好,相比最大音量时比它好的设备。
请定义正常听音音量
抱歉我表达有误,比如当前设备的低音量区间和中音量区间的测试性能,横向对比其它设备的。我就是想问问现实里有这种情况吗?是不是和音量调节的设计有关?
这种有音量控制的设备,我们都会扫音量旋钮的曲线 其实别看最终贴出来的就一个电平,测量时候是有THD等的变化情况的。 不过那个为啥不贴呢? 因为切音量时候THD会突变,整个图毛毛的…… 我这边好看懂 但是图很丑。如果有设备这方面奇葩的话,一般会特别指出
太感谢了,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测量万岁!
比方说 前面的A1功放 大音量下SINAD会下降 但是 实际差距 依然很小
音量调节这种设计让人误以为推力很大?某精灵12瓦小功放后面很大一截也几乎没有音量变化
狼叔测这台耳放的输出阻抗了吗,是不是一如既往的高内阻设计,不适合多单元动铁呢?